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与转化实验室”是为了响应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依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特色和优势所成立的专业化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实验室。通过面向行业、面向全国、面向国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力求充分发挥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价值、转化与发展的社会价值。“传承与转化实验室”是国内首家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验室,也是国内首家“活态传承”实验室。实验室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2022-12-28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12-229月27日外交部亚洲司邀请周边国家驻华使馆高级外交官来我馆参观。我馆高水平的展览、清晰流畅的导览安排和生动形象的讲解给外交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外交部亚洲司谨向我馆致以衷心感谢。
2022-12-14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 2022年8月25日至29日在济南市成功举办。执行委员会特此感谢苏丹副馆长对此次博览会策展工作的全程支持、跟进指导。
2022-12-14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12-12“冬雪雪冬小大寒”。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2022-12-07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11-22据悉,《2023年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式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
2022-11-21传统灯会、灯彩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习俗,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内就举办过元宵灯会,是典籍中记载的中国最早的灯会活动。灯会活动的产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同时张灯结彩的景象也开始从深宫禁苑走向民间大众市井街巷。
2022-11-18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拟于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2月28日举办“第六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暨“新征程 新工艺 — 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邀请展”,并于展览期间举办作品入藏捐赠仪式。(函件详见附件1) 本次展览旨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第八届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优秀作品展现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新风貌。
2022-11-1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11-12近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在京发布“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入选其中“场馆/展览馆”名录。
2022-11-12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11-07经北京市政府批准,2022贝壳北京马拉松比赛定于11月6日(星期日)在北京举行,起点设在天安门广场内,终点设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景观大道。
2022-11-03“秋处露秋寒霜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2022-10-23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10-22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自即日起,观众进入我馆,在测温、扫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不能以亮码代替扫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需同时查验行程卡,对行程卡显示7日内有京外旅居史的游客,谢绝入馆参观。
2022-10-14悠悠华夏史,千千中国结。绳结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始于古代先民的“绳结记事”,在漫长的岁月沉淀下,“绳结”逐渐从仪礼记事演变为今日的装饰手艺,以丰富的造型诉说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粹与审美观念。10月1日,为庆祝祖国73岁华诞,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特别举办“中国结”制作体验活动,带领大家在“一丝一扣”中感受“中国结”的独特编织魅力,为祖国母亲庆生。
2022-10-08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秋处露秋寒霜降”,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2022-10-08国庆将至,为迎接祖国七十三岁华诞,感受国庆欢愉的节日气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组织“十一”特辑活动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