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非遗 · 时令 | 秋分

    “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2022-09-23
  • 活动延期公告 |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研究与展演”活动延期

    因受京外部分地区疫情影响,“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研究与展演”系列活动将延期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022-09-15
  • “月满中秋,相约两馆”——我馆举办中秋节系列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2006年,“中秋节”入选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今年中秋节期间,举办“月满中秋,相约两馆”系列文化活动,让传统佳节更添文化氛围。

    2022-09-10
  • 活动预告 |“月满中秋,相约两馆”我馆将举办中秋专场系列活动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于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举办系列专场活动。在今年的中秋月圆之际,与您的家人一起相约博物馆,感受中秋文化吧。

    2022-09-08
  • 活动延期公告 |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研究与展演”活动延期

    因受表演者居住地疫情影响,原定“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研究与展演”9月10日活动将延期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022-09-08
  • 非遗 · 时令 | 白露

    “秋处露秋寒霜降”,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2022-09-07
  •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

    8月25日至26日,2022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推进《“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落地见效,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出席会议。

    2022-08-26
  • 非遗 · 时令 | 处暑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08-23
  • 观点 | 数字化“旋涡”中,加快非遗保护与教育

    韩子勇在发言中,从信息文明、双重宇宙、文化数字化和非遗数字化等四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在数字化的“旋涡”中,人们成为新数字空间中的“新移民”的观点。他指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的内容建设,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完成对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陈列,更多、更好、更快地满足群众的需要。

    2022-08-18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2022-08-16
  • 非遗·时令 | 立秋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秋处白秋寒霜降”,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2022-08-07
  • 活动预告 | “爱满七夕 相约两馆”我馆将举办七夕专场系列活动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于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当晚举办系列专场活动。在今年的七夕,约上TA一起,相约博物馆,感受七夕文化,带爱回家。

    2022-08-02
  • 徜徉中华经典 永葆奋进初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党支部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康辉,新闻播音部主播以及党员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盛永波,副馆长杨斌,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骆芃芃,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林晨,以及馆方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活动。

    2022-07-28
  • 非遗·时令 | 大暑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2022-07-23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组织集体理论学习

    6月28日上午,全馆工作人员在多功能厅组织集体理论学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同志因部里会议未及参加,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盛永波同志主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杨斌、王辉、苏丹及全体员工共百余人参加了集中学习,深入研讨交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话精神。

    2022-07-08
  • 非遗·时令 | 小暑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2022-07-07
  • 动态 | “海上生明月 非遗一线牵” ——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今天是2022年7月1日,是党的生日,同时也是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内地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港澳非遗发展研究会、香港崇正中学,成功举办了“海上生明月 非遗一线牵”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构建了内地与香港青少年相互交流的非遗共享平台,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少年共同传承非遗文化,携手走向美好未来。

    2022-07-01
  • 佳作欣赏 | 博物馆里的红色展品

    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7月的北京,喜庆热烈!在7月,让我们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起欣赏馆藏的红色展品吧!

    2022-07-01
  • 展讯 | “太行之魂——张永忠剪纸艺术作品捐赠展”即将开展

    本次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支持单位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彩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晋城市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忠先生的剪纸艺术作品为主体,通过“祈福纳祥”、“民俗生活”、“百姓众声”、“三晋风情”四个部分,展出作品400余件(套),生动展现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多地质朴、简练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

    2022-07-01
  • “我和非遗的故事”——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征集活动入围名单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