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遇见非遗”(第十一期):皮影奇缘——陕西华县创新皮影社教活动圆满落幕
2023-08-25“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我馆四层“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展厅掠影
中国皮影戏,一种用动物皮革或纸板剪制形象,由艺人操纵,并借光源照射,将影人的形象投影到影幕,配合说唱和音乐伴奏来表演故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2011年,中国皮影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华县皮影戏,陕西地方戏剧,以演唱碗碗腔为主,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唱腔细腻悠扬,婉转缠绵,清丽典雅,委婉抒情,长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
今年元宵节期间,我馆举办的“欢天喜地闹元宵——陕西皮影专场”,观众反响热烈,一度加场仍“一票难求”。
为充分响应广大观众呼声,8月16-20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功举办“遇见非遗”:皮影奇缘——陕西华县创新皮影社教活动,再邀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陕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宏权及其团队带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2021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惩恶扬善小哪吒》。
活动将讲授与展示体验相结合。活动展示前,薛宏权老师生动地为大家介绍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的中国皮影戏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的相关知识。他还提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次的大型原创多媒体皮影剧《惩恶扬善小哪吒》在舞美、灯光、人物造型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采用数字舞台灯光及激光多媒体动画,实现了转场过程中内外景的无缝衔接,呈现出‘一幕式、无幕间’的整体效果,给传统文化增添了科技感,让非遗更具观赏性。”
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陕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宏权讲授皮影相关知识
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故事、色彩交叠的背景画面、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古老的皮影艺术与现代舞台多媒体艺术的巧妙结合,让观众在光影营造的氛围中,透过《惩恶扬善小哪吒》这部大型原创多媒体皮影剧,感受华夏儿女的浩然正气和家国情怀,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怕牺牲、勇于担当、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沉浸式感受中国皮影戏的魅力。
《惩恶扬善小哪吒》现场展示
同时,本次系列活动还在皮影戏大幕两侧各放置了一个小屏幕,同步呈现皮影戏的后台画面,让观众更好了解皮影戏的操纵和呈现过程,满足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对皮影戏的好奇。
现场皮影戏大幕两侧放置的小屏幕同步呈现后台画面
后台画面
展示团队成员操纵皮影画面
展示结束后,皮影展示团队成员手持皮影相继走到幕前,观众纷纷上前,与皮影近距离互动并合影留念。不少观众还前往馆内四层“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继续了解皮影戏的有关知识。
皮影展示团队成员手持皮影相继走到幕前
皮影展示团队成员与观众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陈静思
一审:徐博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