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令 | “非遗传承小使者”持续招募中!

2023-09-14“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想近距离了解非遗的魅力吗?

想在快乐中体验非遗,

感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吗?

想通过在博物馆中的沉浸式学习,

传承和发扬非遗吗?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非遗传承小使者”(二十四节气研学系列)

持续招募中!

秋分篇

秋分,于每年公历9月22-24日交节,今年为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2023年9月23日,在秋分来临之际,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秋分篇),通过习历史民俗、寻秋分展品、赏经典诗词、做秋分手作、制传统美食等环节,带领青少年跟随先人智慧的脚步,了解秋分时节的自然规律,品味秋分文化内涵。


一、习历史民俗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秋分有秋祭月、送秋牛图

竖蛋、粘雀子嘴的习俗;

秋分有关于斗柄指西北、

黄经度数的天文知识。


在本环节中,同学们将走近秋分,

了解秋分时节的气候特征、

历史民俗、天文知识。


二、寻秋分展品


秋色为伴,收获正好,

秋分亦是中国农民的丰收节,

满眼全是喜悦的收获场景。


在本环节中,

同学们将走进“青出于蓝”展厅,

寻找关于“秋分”的展品,

听老师讲解关于秋分节气的文化。


三、赏经典诗词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在本环节中,

我们将一起赏析诗词,

来一场跨越千年的自然、文化之旅,

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分景象。


四、做秋分手作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秋分时节的秋景与掐丝珐琅的传统工艺相结合,

展现金秋绚烂的魅力。


在本环节中,

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

亲手制作一枚精美的书签。


五、制传统美食


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悠久。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

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在本环节中,

老师将现场亲授中华传统美食——月饼,

同学们边学边做,品尝秋分的味道。

·活动时间·

9月23日  9:50-16:00


·集合地点·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

四层东侧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对象·

7-14岁青少年


·活动费用·

499元/人/单飞

(包含:教师费、保险费、材料费、设计费等。

费用不含:往返交通费、午餐及其他个人消费)



·活动人数·

30人成团

(以当天实际安排为准)

温馨提示:请备好午餐和水壶


·主讲老师·

贾晓华

二十四节气文化研究者

传统文化教育者

张   鑫

中式烹调高级技师

鸭王烤鸭连锁品牌首席厨师长

“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每年共开展10次,前3次现场发放印章手册,每次活动结束后,学员将获得1枚奖励印章。一年内集齐至少8枚印章(至少参与8次课程)的学员,将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颁发的“非遗传承小使者”(二十四节气研学系列)证书。


(证书内容及样式以最终发放为准)


“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 通过看、听、触、味、心五感一体的形式,带领青少年了解自然变化规律,激发对自然探索的兴趣;通过参观馆内展品,培养审美意识,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传承热情,唤起他们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报名方式·

如参加本次活动,请扫描上方左侧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填写成功后,请添加右侧客服人员微信二维码,支付相关活动费用。如有疑问,可联系小元老师:13521985617。

图片提供|中视科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活动须知·


     1.活动中所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后期可能将用于活动宣传使用,若您报名参与课程我们将视您已同意使用,如有异议,请提前告知。

     2.为保证教学质量,授课期间均由青少年独立参与,家长不陪同。

     3.学员要求身体健康、表达清晰。凡成功报名的学员,将统一给学员购买保险,出现意外事故时,除法律明确规定由组织方承担责任,相关损失将由保险公司及活动参与者承担。

     4.具体流程及授课老师以活动当天实际安排为准,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5.如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活动安排临时取消或调整,组织方将会与报名学员取得联系办理退费,报名视为您已同意上述活动须知。

编辑:陈静思

一审:吴娜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