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遇见非遗”(第十四期):品赏昆曲《西厢记》社教活动在我馆成功举办

2023-09-14“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值此之际,8月31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特邀专业昆曲艺术表演团体——北方昆曲剧院,在京成功举办“遇见非遗”:品赏昆曲《西厢记》社教活动。

活动延续“遇见非遗”系列将讲解、展示、互动融合的大社教模式,让现场观众通过《西厢记》这部“中国戏曲史上四大古典名剧”之一的剧目,了解我国首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感受昆曲悠久的历史、精致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活动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中心主任杨帆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昆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希望通过本场活动,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更多的小朋友们,爱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风流自古恋风流”。在颇具古典韵味的传统古戏台上,国家一级演员、北方昆曲剧院创研中心主任周好璐和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多位青年艺术家为大家现场展示了摘锦版《西厢记》。

唯美的唱词,典雅的唱腔,浪漫的爱情故事配合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古老的昆腔雅韵展现出的是经典的历久弥新。现场观众在细腻唯美中品味着这部“元杂昆唱”力作,沉浸式欣赏“百戏之祖”的魅力,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陈静思

一审:吴娜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