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遇见非遗”(第二十六期):戏舞雪域——藏戏展演社教活动

2024-04-25“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藏戏,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集唱、诵、舞、表、白、技等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体现中华文脉“多元一体”的鲜明特征。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月26-27日下午,我馆再邀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民间艺术团,推出“遇见非遗:戏舞雪域——藏戏展演社教活动”,展示藏戏、拉萨囊玛、嘎尔、拉孜堆谐等非遗项目,以期让观众能更近距离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揭开雪域高原的神秘面纱。

本次活动中,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将为大家现场讲授、展示传统藏戏的经典开场和唱段,以及多在节日上表演的谐钦、嘎尔、扎囊果谐,载歌载舞的囊玛、堆谐等非遗项目。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浓郁的民族特色表演里,在或庄重或活跃的动作表达中,感受藏族人民的和善,共同祈愿吉祥安康。


活动时间

4月26日(周五)

4月27日(周六)

14:00-15:30


活动地点

一层多功能厅


展示项目

藏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拉萨囊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拉萨纳如谐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嘎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拉孜堆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扎囊果谐

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面向群体

传统戏剧、舞蹈类非遗爱好者、高校师生群体和相关领域学者


报名方式

报名活动请扫描二维码

成人及6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60元/人

(6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 兑票时段 ·

13:00-14:00

地点:中央大厅北侧服务台

(进馆入口右侧)


· 检票时段 ·

13:45-14:00

地点:一层多功能厅入口


*温馨提示:周末正值客流高峰,我馆周边通行压力较大,请做好出行规划,预留入馆时间。活动以现场实际为准。


传承人

洛桑次仁

觉木隆藏戏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米玛

嘎尔西藏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主讲人

旦珍

拉萨市城关区政协委员,拉萨市城关区娘热艺术团舞蹈队队长


检票须知

1.我馆未授权任何个人代理票务业务,为确保您顺利入馆参观,避免损失,请务必通过馆方公众号等正规渠道报名。

2.成功完成“活动报名”,将同时生成门票二维码和活动二维码;入馆经东门安检后,打开门票二维码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通过闸机入馆。

3.观众凭活动二维码(如下图)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于兑票时段在我馆兑票地点(大厅北侧服务台)兑换纸质票,凭纸质票在多功能厅入口处依次检票入场。

4.本场活动一人一票。成人及6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6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5.关于退票:活动票一经检票,不予退票。如无法按时参与,可于活动开始前通过我馆公众号平台操作退票,逾期不予退票。


活动须知

参与本次活动,即代表同意以下活动须知。如有违反,经劝导无效后,我馆工作人员将请其离场:

1.本次活动采取实名制。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观众,均需通过“活动报名”界面报名,由坡道上行,经东门安检入馆,参加活动。

2. 参与活动请文明着装;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场。

3. 请勿在馆内进食。

4. 活动全程,请:

(1)保持会场安静,请勿交谈、勿接打手机并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2)保持会场干净,请勿乱扔、丢杂物。

5. 本次活动无需提前选座,按检票顺序入座,请按时入场参加。

6. 进入多功能厅后请勿随意移动座椅。

7. 活动中所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后期可能用于活动宣传使用。若您报名参与活动,我们将视您已同意使用;如有异议,请提前告知。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自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民间艺术团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数字信息部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