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 | “花开敦煌”展览配套非遗手工艺体验全面上线!
2024-05-18“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春风送暖,花开敦煌。2024年4月30日,"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拉开帷幕。展览共分为生平介绍、敦煌临摹单元、花卉写生单元、十大建筑单元、新应用单元、科技与艺术六大部分。近400件展品,汇聚了常沙娜先生八十年从艺的作品精华。
北魏257窟《九色鹿》常沙娜
初唐329窟《手持香炉的供养天女》常沙娜
《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 常沙娜
围绕"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我馆精心策划两项配套非遗手工艺课程。带领观众深入了解丝路文化,感受敦煌图案设计之美,让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把自己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带回家。
一、敦煌石粉彩绘技艺
- 壁画临摹 -
敦煌石粉彩绘技艺历史悠久,由敦煌地区历代民间画匠在汉民族和西域各民族绘画技艺的基础上融合发展而成,主要用于寺院、洞窟、宗祠的建筑和壁画绘制,以及百姓庄院、生活用具装饰等。包含地仗制作、画稿设计、布局定位、线描、敷色绘制、沥粉堆金等流程。制作材料一般就地取材,用本地泥、沙、麦草、麻纸等材料制作壁画地仗,取三危山天然矿物质颜料和少量植物颜料、墨胶金属箔等进行作画。由于民间绘制技法的特殊性,加之敦煌地区气候干燥,使敦煌石粉彩绘留存千年仍色泽鲜艳,极具敦煌地方特色。2017年,敦煌石粉彩绘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课程将带领观众运用传统敦煌石粉彩绘技艺,通过画稿设计、布局定位、线描、敷色绘制等工序,于泥板上绘制一副精美的敦煌壁画作品。
(成品参考图)
二、景泰蓝制作技艺
- 点蓝工艺体验 -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传统工艺之一。因在明代景泰年间盛行,又以蓝釉最为出色而得名。其用料名贵、造型典雅、工序繁多,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景泰蓝制作技艺包括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以铜作胎,用柔软的细铜丝手工掐成各式精美纹样,将其焊、贴在胎体上,再将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艺处理,最后制出成品。是集绘画、雕刻、熔炼、冶金等为一体的工艺品,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传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课程中将带领观众体验传统点蓝工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珐琅釉料细致填入铜丝空隙中,体验制作一件精美九色鹿景泰蓝圆盘作品的重要环节。
(成品参考图)
更多非遗手工艺课程尽在非遗馆研学小程序!
快来报名体验吧!
编辑:数字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