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参加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4-05-31 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
2024年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5月30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自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 郝跃翔 摄)
我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参加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我馆即将举办的“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 王晨阳
(图自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 周祎 摄)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有关情况介绍实录如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精神气质和生活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非遗项目,作出重要指示,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将于6月7日开展。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00余项,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多媒体互动,多角度立体展示形式,呈现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展览着重强调非遗的活态性和丰富性,深度挖掘展示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现2013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情况,彰显中国非遗保护实践成就和影响力。
第二部分搭建了六个场景、两条非遗街区、八个体验互动区和十五个多媒体展项。展览期间将邀请10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徒现场展演,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传统表演艺术单元将原貌呈现徽州地区的古戏楼,选取京剧、黄梅戏、昆曲等16个项目,通过纱幕投影的形式,在戏台上轮番演绎戏曲经典片段,并定期邀请演出团队现场演出折子戏。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单元,展出刺绣、年画、石雕、木雕、营造技艺等60个项目,重点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系统呈现从材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并辅以视频介绍。传统制茶技艺单元,以茶叙事、以茶述理、以茶论道,通过10个茶制作技艺项目梳理六大茶类制作技艺知识。民间文学和民俗单元,重点展出三大史诗、端午节等14个项目。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积极履行缔约国义务,持续提升非遗保护能力,不断拓展利用途径,建立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国际非遗保护工作贡献的中国经验,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得到多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协会、项目保护单位,尤其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这些单位和传承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诚挚地邀请全国非遗相关领域的同仁和广大观众朋友莅临我馆参观指导。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作为国家级的非遗馆,中国非遗馆近年来举办了众多非遗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观众到馆还会有其他哪些展览和体验?
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谢谢经济日报的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开展工艺美术精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实物的征集收藏、项目的保护研究和展览展示展演,文创产品研发、社教服务和培训等,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2年2月开馆以来,我馆推出剪纸、皮影、陶瓷、刺绣、篆刻、蓝印花布、文房艺术等35个临时展览,举办“遇见非遗”等系列非遗展演活动152场,展示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几百项。为近千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向社会普及非遗知识。
目前正在展出的展览有:“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常设展、陕北(榆林)民歌展和“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和设计展”等。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文化茶生活展”,于5月21日国际茶日当天开展。本展是我馆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重点展示浙江省金华市与茶相关的非遗项目,通过“古韵茶源”“茗类荟萃”“器以载道”“礼乐茶宴”“现代茶生活”“缤纷茶品”六个单元,让大家生动感受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脉又具有鲜活现代气息的非遗茶文化、茶生活,让更多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本展也是践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保护承诺的具体举措。
为让群众能够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端午节期间,通过走进非遗馆,进一步了解中国绚烂多姿的优秀传统文化,我馆近期即将开展的还有:
“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这是我馆和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的,将于6月7日正式开展,分为“多元一体”“衣冠流传”“锦绣华彰”“继古开今”四个单元,共展出228件(套)经典性服装服饰,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环境里的中华服饰形态,也展现中华服饰生动活泼、勇于创新的当下,堪称一场中华服饰文化的盛宴。本展将引导观众感悟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逐梦蓝彩——钟连盛景泰蓝艺术展”,将于6月6日开展至7月16日,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及其学生的108件(套)作品。以景泰蓝工艺展现时代风华,绘就中华盛世的瑰丽画卷,也见证了景泰蓝工艺走向世界舞台的辉煌历程。
6月7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启动,8日,9日是周末,6月10日周一是端午节放假,我馆照常开放。连续四天,我馆将在馆中央大厅举办京津冀非遗市集,邀请来自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多位传承人现场展示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欢迎观众参观、体验并购买相关非遗作品,“把非遗带回家”。
节日期间,我馆将继续推出非遗手工艺体验活动。五层的“好山好水出好茶——茶文化茶生活展”内,将展示点茶、古琴艺术等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四层的非遗手工艺体验中心内,古法制玉、敦煌石粉彩绘等手工艺体验项目也将面向群众持续开放。
编辑:数字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