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遇见非遗”(第28期):影戏艺生——唐山皮影戏社教活动

2024-07-10“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唐山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段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流行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的广袤土地上。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每一片皮影都仿佛是一枚时间的印记,记录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变迁与情感起伏,是当地百姓漫长历史岁月里的真实写照。

唐山皮影戏《鱼妈妈的爱》

唐山皮影戏通过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操纵演员在"窗"后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演员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唱腔等艺术形式的烘托,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

7月13日,在暑期到来之际,我馆特推出“遇见非遗”:影戏艺生——唐山皮影戏社教活动,邀请唐山市皮影剧团的传承人以皮影戏的形式为大家演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006年,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审美。2011年,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主要内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题材内容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誉与关注。此次活动,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唐山皮影的历史沿革、表演技艺及艺术特色,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一起领略唐山皮影戏的腔与调、情与意。

7月13日(周六)

上午场:10:30-11:45

下午场:14:00-15:15

一层多功能厅

中国皮影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唐山皮影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统戏剧类非遗爱好者、高校师生群体和相关领域学者

报名活动请扫描二维码

入场人员均需购票,60元/人


· 兑票时段 ·

上午场:10:00(活动当日)

下午场:13:30(活动当日)

地点:中央大厅北侧服务台

· 检票时段 ·

上午场:10:15-10:30

下午场:13:45-14:00

地点:一层多功能厅入口


*温馨提示:暑期正值客流高峰,我馆周边通行压力较大,请做好出行规划,预留入馆时间。活动以现场实际为准。

赵卫东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唐山市皮影剧团业务副团长。1977年到唐山市皮影剧团学习皮影操纵表演,师从皮影表演艺术家齐永衡先生。

翟子谦

现就职于唐山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皮影剧团,担任司鼓伴奏。先后拜唐山著名皮影艺人魏德民及天津宝坻著名雕刻艺人高文忠学习皮影雕刻、演唱及传统皮影操纵。


唐山市皮影剧团

唐山市皮影剧团成立于1943年,前身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长城影社,后更名为唐山市皮影剧团。剧团每年平均演出300多场,足迹遍及中华大地和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艺蜚声国内外。成立数十年来,参加国际、国家、省内组织的木偶、皮影戏调演和比赛并多次获得“最佳剧目”等最高奖项。

检票须知

1.我馆未授权任何个人代理票务业务,为确保您顺利入馆参观,避免损失,请务必通过馆方公众号等正规渠道报名。

2.成功完成“活动报名”,将同时生成门票二维码和活动二维码;入馆经东门安检后,打开门票二维码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通过闸机入馆。

3.观众凭活动二维码(如下图)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于兑票时段在我馆兑票地点(大厅北侧服务台)兑换纸质票,凭纸质票在多功能厅入口处依次检票入场。

4.本场活动一人一票,入场人员均需购票。

5.关于退票:活动票一经检票,不予退票。如无法按时参与,可于活动开始前通过我馆公众号平台操作退票,逾期不予退票。


活动须知

参与本次活动,即代表同意以下活动须知。如有违反,经劝导无效后,我馆工作人员将请其离场:

1.本次活动采取实名制。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观众,均需通过“活动报名”界面报名,由坡道上行,经东门安检入馆,参加活动。

2. 参与活动请文明着装;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场。

3. 请勿在馆内进食。

4. 活动全程,请:

(1)保持会场安静,请勿交谈、勿接打手机并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2)保持会场干净,请勿乱扔、丢杂物。

5. 本次活动无需提前选座,按检票顺序入座,请按时入场参加。

6. 进入多功能厅后请勿随意移动座椅。

7. 活动中所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后期可能用于活动宣传使用。若您报名参与活动,我们将视您已同意使用;如有异议,请提前告知。

本文视频及部分图片素材来自唐山市皮影剧团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数字信息部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