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印宗秦汉”作为印学最重要的理论,一直指引着篆刻艺术的创作与发展,诚为“斯道之金科玉律”。然而,“印宗秦汉”理论内涵的丰富和完善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元、明时期印学家所倡导的其实是“宗法汉、魏”,“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谓得其正也。印如宗汉,则不失其正矣”。受时代所囿,元、明印人对先秦古玺、秦印的认识有限。直至明清之际,印学家才在效法“宗汉、魏”的基础上加入宗“秦”,如“惟国朝文寿承,直接秦、汉之脉,力追正始。”“印宗秦汉”的思想正始于此。尽管如此,清代中叶以前人们对秦印的认识依然不甚清晰,常常将战国小玺误认为秦印。随着考古发掘以及古文字学科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出土的大量秦人玺印、封泥、题铭、简牍不断被学界研究和识读,秦印之“庐山面目”逐渐明朗,同时也惠及了当代篆刻秦系印风的发展,当代篆刻师法秦印的现象正伴随着古玺印风创作的热度而兴起。秦代国祚十五年,从此意义上讲秦印当指先秦时期与六国并行的古玺印,秦印在文字构形、空间形式上既有别于六国古玺印的奇诡,又不同于汉印的整饬、雄浑,在制作工艺上也多以凿刻的白文印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风貌和时代特征。而秦朝的大一统、“书同文”,又可将秦系印风的范畴延伸至汉初,因此本次展览的名称定为“秦系印风”而非“秦代印风”,对秦印进行溯源及其流变特征的探讨,正是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

篆刻院自成立以来,在进行篆刻艺术传承和推广的同时注重篆刻艺术展览的学术性和针对性,梳理当代篆刻创作中的相关问题,使当代的篆刻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在项目分类上更趋于细化与深入。从2017年开始,篆刻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支持和指导下有规划、分步骤地每年举办“专题系列展”,先后成功举办了“入古出新”——当代著名篆刻家印章临创展、中华姓氏堂号暨历代篆刻家名号篆刻艺术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提名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当代名家瓦当题跋邀请展、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篆刻教学成果展。2023年举办的“吉金华章”——当代古玺印风作品展,在选题上选取了当前篆刻界比较关注,在创作和学术研究上比较热门的古玺印式,展览在业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本次“吉金华章”——当代秦系印风作品展,沿着去年“古玺印风”的主题,以印章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序进行专题研究,以期对当下秦系印风的创作进行梳理和探讨,从而促进当下篆刻艺术的发展。

本次展览作品由约稿和征集作品两部分组成,邀请了篆刻院的研究员和篆刻界在秦系印风创作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家67位;公开征集的稿件共收到210组(印屏、书法),经评审会专家评出入展作品49件,入选作品87件。征稿旨在挖掘新人,展示当代秦系印风创作最新成果,参展作者涵盖了老、中、青三代印人,基本反映出当代秦系印风篆刻创作的整体面貌。为增强展览的学术性,特别展出了特邀作者的篆书作品和所有作者的创作随笔,以此多角度勾勒当代印人的创作水准。

此次秦系印风展得到了许雄志先生的鼎力支持,河南印社诸位同仁提供了秦印、秦封泥和秦印陶共计151件,展品古今相参,极大丰富了展览的内涵和学术高度。

今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希冀借此展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献礼,同时激发篆刻作者创作热情,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篆刻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
2024年10月28日

精彩图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