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明)吴梅村《望江南》
我国锦类丝织物品类繁盛。云锦发达于江苏省南京市,因华丽雍容、灿若云霞而得名,因集历代织锦技艺之大成而独擅胜场,曾专门用以织造龙袍。云锦织造选用优质蚕丝、金银线、鸟兽羽毛等材质,经过繁多且需精密配合的工序才能完成。工序主要包括编织花本、经线穿扣、拽工提线、织工穿梭等,工艺主要有通经断纬、挖花妆彩,因而有“寸锦寸金”之说,到目前无法用机器完成。
云锦兴盛于元明清,渐衰于清末,技艺因生产停滞而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得到恢复。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伴随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云锦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离不开云锦艺人们对宝贵传统技艺的珍视和努力。金文即是其中代表,他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曾任南京博物院民俗研究所传统工艺研究室主任。
金文生于1954年,1973年起从事云锦工作,至今已逾五十年,曾拜仅存的十余位云锦老艺人为师,掌握云锦织造的全套工艺,研究复制了从战国到明清的大量古代织锦,代表作《明万历皇帝妆花纱龙袍》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荣誉金杯(珍品)奖,现代织锦作品亦在国内外艺术展览和比赛中屡获殊荣。他出版了多种著作,系统表述了他关于云锦发展和技艺特征的研究见解,并在高校进行专业授课,获有云锦国家专利及著作权达三百余项,作品被十余家博物馆收藏,对云锦织造技艺的继承与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展览通过聚焦金文先生的云锦研究、创作、传承,以“明清经典”“灿若云霞”“风韵神彩”“时尚芳华”四个单元,展现云锦的历史风貌、艺术魅力、文化底蕴与现代表达,让云锦这一中华传统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