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巧手 | 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上新啦!第五期 北京面人郎
2022.8.25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一双灵巧的手,
兼顾“造化之美”与“创造之妙”;
一双有温度的手,
让物性与心性相得益彰;
一双粗糙的手,
见证了艺人的执着与坚守。
让我们在手工创作中,
陶冶人格与情操,
触摸中华文化脉络,
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上新啦!
· 第五期 北京面人郎 ·
“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
早在南宋《东京梦华录》中
便有“捏面人”相关记载
那面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它的原材料又是什么?
在北京,
就有这么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捏塑艺术
它就是“北京面人郎”

由一个小小的团面,
幻化出各种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
演绎出喜闻乐见的民俗生活

今天,我们将邀请到“北京面人郎”
第二代和第三代传承人
亲临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现场
与大家共同讲述面塑艺术的百年传承历史
并现场展示
惟妙惟肖的面塑技艺
让大家切身体验
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精妙绝伦!

· 活动主题 ·
北京面人郎
· 授课老师 ·
郎志丽、郎佳子彧
· 活动时间 ·
2022年8月27日(周六)
14:00-15:30
· 活动地点 ·
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
四层东侧青少年活动中心
(现场参与体验仅限报名学员)
· 活动主办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社会服务部
· 活动对象 ·
15组亲子家庭
(6-12岁,每组家庭仅限一位家长陪同)
· 课程内容 ·
· 课程材料 ·
本次课程为线下体验方式,馆方将为体验环节提供传承人同款制作材料包(自愿购买,80元/份,限量15份,报名人满后系统将自动关闭)
如需购买材料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报名信息,并于活动当日13点45分馆四楼西侧青少年活动中心扫码支付费用。(如未按时抵达活动现场进行缴费,视为自动放弃,我们将机会留给现场其他观众)

· 课程内容 ·

代表性传承人
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郎志丽,女,80岁,生于1942年,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自幼得父亲郎绍安(面人郎)研究员对面塑艺术的教导。1957年5月到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参加工作,对面塑艺术进行专门的深造,在面塑技艺上得到了真传,能在半个核桃壳内捏出“十八罗汉”“十二花神”,在创新方面,能够在不到10公分大小的葫芦内捏出 “水浒”一百单八将,并用砗磲、贝壳等创作了有较高难度的作品。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面塑论文”,并获得了金奖。曾多次赴欧、美等国教学并做现场表演、办展览和讲课,并获多项奖励。其作品被首都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妇联等单位收藏。
· 郎志丽作品 ·



第三代传承人、
海淀区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市民间艺术家会员
出生于1995年4月6日,满族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1998年起师从父亲-面人郎第二代传承人郎志春;2009-2010年间多次在区级工艺美术比赛获一等奖;2010年破格加入北京市民间艺术家会员,成为最小会员;201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美术方向;2019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北京市海淀区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北京文联第8期中青年高级研修班学员;2021年入选“福布斯亚洲地区30岁以下商业领袖”榜单。
· 郎佳子彧作品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的“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将从灿若星河的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讲解、示范创作,开展不同主题的社教活动。
“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旨在让人们在动手创作中深刻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性,所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欣赏手工艺品之美;感受手工劳动之美,手工艺人之美,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定文化自信。
文字 | 杨式斌 韩晓妍(志愿者)
图片 | 郎志丽 郎佳子彧
设计 | 宋 艺 张雨桐(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