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回顾 | “艺海拾遗——文化和旅游部慰问未成年人专场示范性演出”在我馆成功举办

2022.11.12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中国煤矿文工团和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承办的“艺海拾遗——文化和旅游部慰问未成年人专场示范性演出”,11月6日在我馆成功举办。

演员们通过民族乐器演奏、曲艺表演等舞台表达方式,展现非遗的持久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导赏人王玥波于诙谐幽默中介绍了丰富的节目信息,共同把非遗展示从展厅延伸到舞台,让非遗项目可听、可看、可感、可知。

演出以快板《花唱绕口令》拉开序幕,明快动感的节奏迅速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随后,古琴、笙、琵琶等民族乐器演奏,相声、变脸等节目纷纷精彩亮相。古琴是彰显中国民族精神、中华美学精神的传统乐器,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转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尚书·虞书·益稷》)、“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我国古代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笙的记载。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伴随导赏聆听演奏,既丰富了青少年观众们的知识,更从视听多角度获得对非遗的深层次体验。

应宁、王磊的双簧《欢天“戏”地》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走近传统曲艺,刘湘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显示出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琵琶曲《海青拿天鹅》最早出现在元代,生动描绘了海青与天鹅激烈博斗的场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演出在器乐合奏《杏花天》中落下帷幕,观众意犹未尽,或请艺术家们答疑解惑,或准备向艺术家们拜师学艺,或和艺术家们合影留念。

“艺海拾遗”是我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共同倾力打造的演出品牌。今年暑期已经演出7场,预约信息一经推出,几秒中之内票即被“抢”光,颇受观众的喜爱。此次未成年人专场演出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丰富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举措。

审校 | 李 妍
文字 | 中国煤矿文工团
编辑 | 李若亚 宋 艺
摄影 | 李涵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