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以美浸润山西娄烦——“乡村美育行动”第二期成功举办
2023.1.12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2023年1月6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了第二期“乡村美育行动”,为来自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的2000名校长、师生,开展了一次跨地域的非遗“对话”。
“周王绘图有楼烦国”。娄烦县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是距离太原主城区最远的一个县区,曾是太原市唯一的国定贫困县。1995年开始,文化部通过发挥部门和行业优势,对娄烦县定点大力帮扶,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娄烦县已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完成了全县脱贫摘帽。
娄烦县历史悠久,文化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几千年的岁月更迭下,在娄烦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传承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娄烦刺绣、官庄村木版画等非遗资源见证着娄烦人民的传承与智慧。

本期“乡村美育行动”围绕我馆“太行之魂——张永忠剪纸艺术作品捐赠展”以及“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两大展厅展开,通过云观展形式,带领娄烦县师生们了解非遗之美,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以美育浸润山西娄烦。
活动开始,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向参与直播的校长和师生们致欢迎词,并介绍了“乡村美育行动”的发起背景、整体模式及本次活动的内容安排,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在直播间进行打卡表示期待。

副馆长苏丹致欢迎辞
随后,讲解员时老师带领校长和师生们开始线上参观“太行之魂”剪纸展厅,围绕“祈福纳祥”、“民俗生活”、“百姓众声”、“三晋风情”四个部分,让师生们了解到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多地质朴、简练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展示了太行风、山西景、中国美。特别是巨幅剪纸《中华炎帝魂》,细腻的讲解不仅让大家了解到了黄土高原的剪纸文化,更是为师生们展现出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中国神话史。一草一木,帧帧鲜活,数丈红纸,气贯长虹。老师、同学们看后颇为震撼,为自己家乡有如此生动的非遗作品而惊叹。

步入“松纳柴器”柴窑展厅,讲解员王老师为师生们介绍了古今柴窑发展的历史演变。千百年来,窑炉营造和烧造技艺,赓续精华,创新不辍,如今,伴随着景德镇陶瓷工匠的不断研究、探索、改进,形成了名为“松纳柴器”的艺术柴窑。随着讲解的逐步深入,师生们不仅了解到柴窑烧造及装饰工序,还观看了展厅内唐宋柴窑复制模型的特殊形制与内部构造,窑炉内炽烈的火焰摇曳生辉,虽然师生们隔着屏幕,但仿佛一下子身临其境,感受那千年窑火下,瓷泥与釉料相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魅力。








云观展结束后,来自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的校长、老师、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
活动感言
01
今天,我们很荣幸通过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的云观展活动了解剪纸与柴窑。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非遗是中国五千年来民间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众多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我们要尽力发扬和传承,让这颗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
—— 娄烦县杜交曲镇中心校校长
冯永进
0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应当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
—— 娄烦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段永慧
03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云观展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太行之魂”与“松纳柴器”两大展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现了当代艺术陶瓷与柴窑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我们应当热爱中国非遗,让中国非遗传承下去,将美传播开来。
—— 娄烦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段智星
04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线上云观展活动,我一边认真看,一边记笔记,真是受益匪浅!我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传承非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 娄烦县大队辅导员实验小学老师
张秀红
05
今天参与“乡村美育行动”的线上直播活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张永忠先生的剪纸艺术作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勤劳、智慧和创造力,令我感叹不已。我要把这样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娄烦县实验小学三年级3班
郭子洋
07
今天上午,我观看了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线上直播,其中剪纸与陶艺都令我十分惊叹。《中华炎帝魂》这么一幅巨作,居然是张永忠先生独自一人完成的!整幅作品呈现了一幅中华文明起源的生动画卷。同样的,我从没想到生活中常使用的瓷器制作工序竟如此复杂,我再次感叹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 娄烦县第二实验小学六二班
白子蓉
此次云观展活动,娄烦县的校长、师生们不仅开拓了视野,还从多角度认识了非遗之美。我馆也希望借此次“乡村美育行动”在娄烦师生心中种下“传承非遗、保护非遗”的种子,通过美育的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执行 | 许倩茹 张 璟
文案 | 张 璟 王 硕(志愿者)
支持 | 时 玉 王佚涛 元崇铭 梁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