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欢天喜地闹元宵——陕西皮影专场

2023.2.1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2月4日、2月5日
癸卯兔年开工后的第一个周末,
恰逢农历元宵节,
我馆邀请了来自陕西省的
汪氏皮影演出剧团和
华州创新皮影团及老腔团
为您呈现一场
传统和创新皮影的盛宴。

约上您的亲朋好友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
领略陕西皮影的魅力,
一起“欢天喜地闹元宵”吧!

《匠心》片段 汪天稳团队提供
《惩恶扬善小哪吒》创排片段 薛宏权团队提供

· 活动时间 ·

2月4日、2月5日 (每场活动内容相同)

上午场 10:30-11:45 (10:00检票)

下午场1 13:00-14:15 (12:30检票)

下午场2 15:00-16:15 (14:30检票)

· 活动地点 ·

一层多功能厅

· 活动票价 ·

100元/人/场
成人及3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
(3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 预约方式 ·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预约

*温馨提示: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正值客流高峰,我馆周边通行压力较大,请做好出行规划,预留入馆时间。

· 购票须知 ·

1、 我馆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代理本次活动。为避免您的损失,请务必通过官方公众号“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预约购票。

2、 通过“活动预约”成功购买活动票,同时生成门票二维码活动二维码,无须再预约门票。安检后,打开门票二维码(如下图)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通过闸机入馆。

3、 观众凭活动二维码(如下图)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于活动当日预约场次开始前任意时段在我馆大厅北侧服务台(进馆入口右手侧)兑换纸质票,凭纸质票在多功能厅入口处依次检票入场。

4、 本场活动一人一票。成人及3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3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5、 关于退票:活动票一经检票,不予退票。如无法按时参与活动,可于活动开始前通过我馆公众号平台操作退票,逾期不予退票

· 陕西皮影简介 ·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用动物皮革或纸板剪制形象,由艺人操纵,并借光源照射,将影人的形象投影到影幕,配合说唱和音乐伴奏来表演故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皮影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九人。

中国皮影戏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在陕西又叫“影戏”、“影子戏”,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陕西皮影有东、西、南三路,影人形制大小和表演唱腔均不一样,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娴熟。其中,来自陕西的华县皮影戏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团队介绍 ·

汪氏皮影演出剧团

汪氏皮影演出剧团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传承人汪天稳、汪海燕父女主要成立的演出剧团,参演人员包括:姜建合(签手,皮影表演)、 吕耀兴(上档,硬弦)、姜建刚(后槽,铜铃)、魏根房(下档、板胡)、董进水(前声,主唱)。该团队于2013 年获全国皮影戏调演一等奖;2015 年获得全国皮影戏调演全国金奖;2005 年至 2009 年获得渭南市皮影戏调演一等奖。

华州创新皮影团及老腔团

华州创新皮影团是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演岀团队之一,在继承华州传统皮影艺术的基础上,从影人造型设计、音乐制作、灯光运用,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动作模拟真人,表演贴近生活;团队多次参与国家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并登上央视、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舞台,曾参加陕、粤、港、澳、辽宁等七地联合举办的《百姓春晚》、“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等演出。老腔团曾参加黄河流域九省戏曲展演获优秀剧目奖,并参与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演出《说唱中国》。

活动须知

  • 参与本次活动,即代表同意以下活动须知。如有违反,经劝导无效后,我馆工作人员将请其离场:
  • 1. 本次活动采取实名制。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观众,均需实名预约进馆,入馆请配合做好体温测量(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人员谢绝到馆参与活动),并按照预约时段进入我馆东南门,由坡道上行经东门安检入馆,活动全程请正确佩戴口罩。
  • 2. 参与活动请文明着装;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场。
  • 3. 请勿在馆内进食。
  • 4. 活动全程,请:
  • (1)全程佩戴口罩;
  • (2)保持会场安静,请勿交谈、勿接打手机并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 (3)保持会场干净,请勿乱扔、丢杂物。
  • 5. 本次活动无需提前选座,按检票顺序入座,请按时入场参加。
  • 6. 进入多功能厅后请勿随意移动座椅。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由汪天稳团队、薛宏权团队提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